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阳光人生的工程
———和师生谈谈心理健康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在这个迅速变化着的时代,青年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注定会有许多心理的困扰。人的一生常常是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绝望相伴,快乐与痛苦共生,幸福与苦难并行。因此,如何努力使自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在不利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直到取得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学生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业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以及创新、竞争、发展,提供人文关怀,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与学生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郁闷”成了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据吉林省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20%左右。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另据广东高校学生心理普查的结果显示,约20%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可以这样看,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诸多方面,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几乎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这种人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2001年有资料显示中度症状者占大学生人数的10%以上。在大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出现偏差乃至引发犯罪或自杀的恶性事件正在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在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变快、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社会环境中立足、能否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这是因为:
1、心理健康是适应新环境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
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又因自卑、恐惧而不敢交往,从而陷入寂寞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交往,但因对他人认识的偏差,或过于苛求,或经验不足而不被接受或不受欢迎;还有的学生因自私、嫉妒心强或性格孤僻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情绪不稳定的人,由于对事对人过于敏感、喜怒无常,可以因一时的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而使交往缺乏稳定性,使人际关系产生障碍。不少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朝气的成员,总是要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为个人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吸取他人所长,开拓自己的视野,在交流与交往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何适应这变化了的一切,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及所处的环境,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学校、社会的现状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与时俱进。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开拓新的生活空间,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2、心理健康是智力正常发挥和学习效能提高的必要条件
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具有较大的智力潜能。但是,大学生的智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其效能,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是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的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经常感到心情愉快、心境良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充分发挥智力潜能,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取得好的成绩。
3、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的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度紧张、激烈,可导致内脏疾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强烈的情绪反应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律失常、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积极开朗的情绪对治愈疾病大有好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心情愉快、心平气和、乐观豁达、笑口常开。
4、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心理的成长给予安博·体育(China)官方网站的关注
首先,大学生是智多虑也多的一类人。一般而言,人们的快乐度与智商呈弱的负相关。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平均智商约在110分左右),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聪明,有相当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思考和忧虑会多一些。俗话说“越是糊涂越快活”、“无知者无畏”,只因他们不知道有什么要担忧。正是知识通过揭示规律使人能够事先预见事物发展的某些不良后果,于是忧虑便产生了。所以拥有知识的人在摆脱愚昧的同时,也会平添烦恼。
其次,大学生是期望高、易受挫的一类人。一般而言,人的受挫心理往往与对目标的期望过高有关。作为高考竞争的胜利者,大学生是一个自我评价高、自我期望也高的群体,这一方面使他们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强,勇于进取,另一方面毕竟所学有限,追求过高的目标势必常常因脱离实际而受挫,加之年纪轻、阅历浅,对挫折缺乏预见力和承受力,自然易产生心理困扰。
再次,大学生是共性虽多但个性特强、彼此容易发生矛盾冲突的一类人。大学生作为同年龄同教育程度者,有很多的共同性,这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商讨和切磋。但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遗传素质、行为习惯、文化素养、兴趣爱好、抱负追求等方面又存在很大的个体差距。个体差异大但又必须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共同生活,想躲都没法躲,矛盾和摩擦肯定在所难免。如果以前家庭和学校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那么由于不善于处理这些矛盾冲突而产生的压力,就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最后,大学生是压力来源多、舒缓压力的途径少、心理负担较重的一类人。当代大学生不仅承受着来自国家、学校、家庭乃至恋人的各种期望所产生的压力,而且需要面对来自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实实在在的压力。他们在短短的三、四年间要承受学业上与同学竞争的压力,承受在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冲突的压力,承受在感情方面体验爱与被爱的压力,承受对就业还是考研进行抉择的压力,还要承受为求职择业而绞尽脑汁、东奔西走仍然希望渺茫的压力。有的学生还得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时不时要考虑到哪里弄点钱买饭票。当他们承受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时,却少有让其能够安全、畅快地舒缓压力的途径,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后产生心理问题是不奇怪的。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人际和谐、智能发挥乃至身体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安博·体育(China)官方网站的挑战。社会应当对大学生群体给予安博·体育(China)官方网站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学生也应对自己心理的成长给予安博·体育(China)官方网站的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修养。努力让心灵能够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亮堂、更丰富、更健康。
二、确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何谓健康?许多人认为没病即健康。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竞争日益加强。随之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困惑、心理冲突,轻则人们生活的压抑、郁闷;如果不能有效及时缓解,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所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这也是国外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早,成果比较多的原故。
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照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如下八条: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自我评价客观。
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完整是指构成人格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能力。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有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这是心理问题;其二,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敢向心理老师求助,害怕别人讲自己是精神病。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较差,其后果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能及时摆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摆脱,长期处在心理困惑中,更有甚者极少数人苦恼至极,走上自杀的悲惨道路。为了在学校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卫生与生理卫生一样重要,有了心理困惑就要及时摆脱;心理有问题就好比一个人生理有病,如同情绪得了感冒,是很正常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精神病;如果自己不能摆脱,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面对的都是正常的人,是预防教育。只有心理治疗才是面对心理有病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对象:
1、面向全体的教育:包括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发展性的指导、咨询,这在高校占33%。
2、个别辅导、咨询:对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心理障碍的人进行疏导,合理排解、渲泄,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问题发生的机制:
生活应激(面对社会剌激) 作用 人格(不同人格特征,反应不同,有的能很快适应,有的则引发心理冲突) 适应(能合理应对,能自我调整、排解心理压力)。
产生心理困扰 如不能排解 心理问题 不关注、不调整
心理障碍 不进行心理咨询不及时疏导、矫正 产生精神疾病(须进精神病院治疗)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心理素质、修养的教育;是引导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问题的教育,解决量变中的问题,以避免质变的发生。
所以,同学们不要谈心理问题色变,避而远之。
心理健康教育对健康的人,能使你更健康,通过这方面知识的了解,能增强你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提高心理调控能力,追求积极愉快的人生,发展你的心理潜能。使你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困惑、有烦恼的人,能帮你学会调控情绪、情感,合理渲泄,排解心理压力、烦恼、困惑,缓解、化解心理冲突,避免引发心理偏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偏执、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心理咨询、治疗,使你走出心灵沼泽地,避免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避免引发精神疾病,甚至绝望、厌世、自杀。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少数心理有困扰的人的心理辅导,她更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阳光人生的工程。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有关系。关注心理健康的人是注重心理修养,追求生活质量的标志。
我们的教育宗旨:以人为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关注、心理关怀,建立和谐生活环境,掌握完善自我心理素质的基本常识,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锻炼的方法,形成健康的心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学会“用理智去区分可以改变的和不可改变的,用平静去接受去面对一切不可以改变的,用勇气去改变一切可以改变的。”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定位人生,使你的人生更加阳光灿烂。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对该学科有兴趣,如果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你愿意与我们交流,请联系我们:
机构名称:学生资助与心理咨询中心
办公地点:学院办公楼六楼
联系电话:8117550
专家接待时间:周三、五下午。
电子邮箱:xljk602@sohu.com
专业咨询: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系电话:027-67868152 67868156
春雨网址:http//www.psychhelp.cn 咨询信箱xlzx@mail.ccnu.edu.cn
参考书目:
《走进阳光地带》—汪海燕主编